知識產(chǎn)權名稱 | 專利1:一種生物醫(yī)用高純鎂管棒絲原材料的制備方法(ZL202210243188.7,于振濤、王昌、郭柏松、代曉軍、符青云、荊磊,暨南大學、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) |
專利2:一種可降解金屬基生物陶瓷多孔骨修復體的制備方法(ZL202110089285.0,于振濤、王小健、郭柏松、符青云、馮名城,暨南大學) |
專利3:一種中高熵合金材料的制備方法(ZL202110090655.2,于振濤、尤德強、劉英、陳偉民、馮名城,暨南大學) |
專利4:一種抗菌鈦合金外科植入物的成型方法(ZL202110090666.0,于振濤、李衛(wèi)、金衛(wèi)紅、郭柏松、符青云,暨南大學) |
專利5:一種高強韌富Ti納米顆粒增強CuAl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(ZL202110867787.1,郭柏松、李衛(wèi)、于振濤,暨南大學) |
專利6:一種高強度低缺口敏感性鎂鋰合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(ZL202210540353.5,肖陽、吳海瑞、劉金學、劉志鵬、解海濤、廖榮躍、馬凱杰、張璦月、高華,鄭州輕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) |
專利7:一種浮法鎂合金寬薄板的生產(chǎn)工藝(ZL201910680037.6,劉迎軍、全雪花,河南維可托鎂合金科技有限公司) |
專利8:一種鎂合金焊絲及其制備方法(ZL201810754921.5,劉迎軍、劉亞寧,河南維可托鎂合金科技有限公司) |
團體標準9:醫(yī)用高純鎂擠壓圓棒材(T/CSBM0041-2023,中國生物材料學會,李衛(wèi)榮、于振濤、王昌、龐棟、劉芳菲、李榮慧、劉培玉、段瑜、李艷芳、譚麗麗、金衛(wèi)紅、郭柏松、劉澤泉、范小靜、孫先鋒、陶紅順、李恒,東莞市鎂安醫(yī)療器械有限公司、暨南大學、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、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、株洲宜安精密制造有限公公司) |
團體標準10:骨接合植入物 可降解鎂骨釘,(T/CSBM0033-2023,中國生物材料學會,李衛(wèi)榮、龐棟、劉芳菲、李榮慧、楊柯、袁廣銀、李艷芳、劉培玉、段喻、許秀麗、劉澤泉、范小靜、譚麗麗、王佳力、袁暾、張健、于振濤,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東莞市鎂安醫(yī)療器械有限公司、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、上海交通大學、中山大學、四川大學、滬創(chuàng)醫(yī)療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、暨南大學) |